Snap1.jpg     最近有兩則關於電子書的新聞:「臺灣政府21億扶植電子書 5年產值千億」以及「德國啟動數位圖書館計畫,反制Google壟斷電子書市場」。猜猜看咱們該選哪一則呢?答案當然是後者。因為前者早已經是2005年的「舊聞」啦!

    回過頭來看看Google,迄今已經掃描了7百多萬本圖書,並提供部份電子檔內文讓網友可以檢索,結合Google本身的搜尋技術,堪稱是當今規模最大的電子書內容平臺。試想,未來一旦電子書交易機制成熟,對僅出版過數千本書規模的出版社,怎麼可能跟與之競爭?最後當然也得「順應潮流」,加入Google電子書陣營了。

    不過Google之所以能一口氣把電子化書籍的量衝得這麼高,主要是因為跳過了繁複的版權談判機制(先掃了再說,等手上有足夠的量再回頭談判)。不過這種硬幹方式也引起諸多爭議,儘管擺平了美國出版者協會等集體訴訟,但各地反彈聲浪依舊不斷。

    像是德國便決定傾政府之力,將全國的文化遺產數位化,未來整合成「歐洲數位圖書館」平台的一部分。德國文化部長紐曼(Bernd Neumann) 表示,「不能讓網路上的書本完全、或者是幾乎由一家私人的公司掌控」。

    「德國數位圖書館」(DDB)是歐洲對谷歌(Google) 的回應,目的是維繫國家的文化認同和保護著作權,「將文化資產數位化是政府的責任」。而在今年10月法蘭克福書展舉行期間,德國總理梅克爾(Angela Merkel) 即表示,「網路上也有著作權,我們反對像谷歌一樣,在沒有保障著作權的情況下就掃描圖書」。

    紐曼強調,德國數位圖書館和谷歌不同,未來在掃描前將先詢問著作權人,過程「留下紀錄而且清楚明瞭」。

    這項預計2011年啟動的龐大計畫,未來將囊擴全德國3 萬多所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檔案館等學術文化機構收藏的圖書、文件、圖片、樂譜、及影音資料,整合到歐洲數位圖書館(Europeana.eu)。

    歐州聯盟去年啟動的歐洲數位圖書館,目前可找到倫敦大英博物館、巴黎羅浮宮等文化機構的460 萬筆收藏,明年的館藏計劃擴增到1000萬筆以上。

    看看他國的積極表現,再對照國內喊了五年的「產值千億」電子書計畫,我們該怎麼避免淹沒在全球性的文化浪潮中,才是政府最該關注的焦點吧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ool3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